服务热线
400-0829-066
0755-86667996
0755-86667933
zww@cdthb.cn
深圳市南山区科发路8号金融基地1栋4楼C1
行业资讯
厦门网讯 (海西晨报记者 宗琴 崔易 通讯员 刘平)河道变成碧波荡漾的美景,小流域治理如何修复城市生态? 从生活污水处理站变身人工湿地,生活污水又是如何精彩转变,激起“绿色动力”?让垃圾分类成为文明的标志,我们每个人又能做些什么?近年来,厦门一直将生态文明建设逐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中,除了上天赋予的得天独厚的环境,厦门的美还应当归功于生态文明理念。
作为人文荟萃的侨乡集美,拥有众多自然美景。集美在实现城市发展的同时,注重支起绿色屏障,建立“一河一策”养护机制,修复河道生态整治,同时将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,并将垃圾分类知识在寓教于乐中深入全区,切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给出集美经验,守住绿水青山。
一河一策 全面推进“河长制”
“现在河面上基本看不到垃圾。”许溪的河道养护工林天来指着河面说,以前水面上总是有些生活垃圾,如今干净多了。
2015年,集美区在许溪首次施行“河长制”, 为河流引进专职“管家”,通过河道疏浚、控源截污的方式清理河道,同时在溪流养护方面,优先聘用河道周边村庄的村民,缓解富余劳动力滞留问题。
后溪的许溪是厦门第二大溪流,在许溪小流域的治理上,集美区首先采取多部门联合“作战”方式,消除“多头治水”的弊端,使治水网络密而不疏———任何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,还有严格的考核制度。
除此之外,管养分离是集美区流域治理的基本模式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,向民间招募河道专管员;同时,也将河道保洁、河床护坡养护及沿溪道路保洁工作打包给保洁公司负责。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定期开展联合督查,执法部门严格执法,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,对河流保护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。
通过不断有效治理,许溪流域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。许溪的成功,成了集美小流域整治的“样本”。今年,集美区全面推进“河长制”,运用到后溪、深青溪、瑶山溪3条流域的13条支流上,采取“一河一策”,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、生猪退养、农村污水纳网处理、违法采砂查处等与水环境相关的保护管理内容,全部纳入“河长制”的实施方案中,统筹协调,做到有专人负责、有监测设施、有考核办法、有长效机制。
生活污水 采取分散式处理
在下庄村村口,一个栽满水鸢花、美人蕉、风车草等水生植物的池塘格外引人注目,这块看着像是小花园的“人工湿地”其实是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,而这样的别致景色,在集美下辖各村庄还有很多。
为彻底解决生活污水对农村居住环境及周边流域造成污染的问题,近年来,集美区着力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,通过建设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,将农村的生活污水及初雨等进行统一处理,让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,不亚于城市的污水排放标准。
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一直都是“老大难”。分散式处理站通过铺设污水收集管网,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以及初期雨水收集接入到处理站,经过调节池、污泥熟化发酵、沉淀等6道工序进行生物工程处理,然后再进入到“人工湿地”,湿地里面栽种着水生植物,吸附污水中富含的氮、磷等化学元素,同时具有除臭的效果。污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之后,出水可以作为周边农田的灌溉用水。
下庄自然村靠近后溪镇的许溪小流域,为了配合流域整治,收集管网的铺设采取雨水污水分流的方式,既彻底解决了雨天生活污水横流的问题,也确保污水的收集和治理更加高效。
来源:厦门网